信息技術、智能制造、生物技術等多個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大科學裝置散裂中子源正式運行以來,發表用戶實驗科研成果7篇;北大光電研究院、清華創新中心、電研院等32家新型研發機構匯聚……近年來,東莞松山湖高新區搶抓發展機遇,厚植引領型發展新優勢,努力為“灣區都市、品質東莞”建設提供支撐,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發展新高地。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打造宜居宜業宜創新新城
營商環境是一個地區有效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依托。近年來,東莞松山湖高新區積極推進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努力把松山湖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服務效率最高、綜合成本最有競爭力、創新創業活力最強的改革開放新高地。
2016年,東莞松山湖高新區率先落實“一門式一網式”政務服務模式改革、設立松山湖市民中心,職能部門集中進駐,取消245項不必要的證明材料,將1212個事項精減至951個事項,實現95%的事項分類通辦,日均辦件量超過1200宗,平均等候和辦理時間在10分鐘以內。
2018年6月,作為東莞市惟一試點,東莞松山湖高新區正式啟動“證照分離”改革工作,進一步破解企業“辦照容易辦證難”“準入不準營”的突出問題。
下一步,東莞松山湖高新區將聚焦發展規劃、區域開發、招商引資、重大項目建設和政務服務效能提升等五大核心領域的統籌職能,繼續創新統籌機制,進一步提升行政服務效能;積極發揮政策疊加優勢,加快建設營商環境綜合改革試點示范區,爭取率先復制推廣廣東自貿區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努力營造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深入對接“港澳所需”與“松山湖所能”,加強與港澳地區金融、貿易、醫療等優勢領域開展合作,支持港澳企業在園區投資發展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文化創意等新業態新產業。
加快轉型升級 新興產業集聚發展
如今的東莞松山湖高新區,不僅各類創新性企業林立,更是郁郁蔥蔥充滿勃勃生機,可謂是“科技共山水一色,新城與產業齊飛”。
歷經改革開放40多年高速發展,東莞已經成為國際制造名城和中國重要的外貿出口基地。依托東莞強大的加工制造能力、齊全的產業門類,東莞松山湖高新區企業能夠快速獲得豐富的產業原料、零配件以及高效率的技術服務。
2018年以來,華為終端、華勤通訊、藍思科技等一大批研發型、總部型項目相繼投產,東莞松山湖高新區以高端電子信息產業為代表的主導產業加速向產業價值鏈上游進發。
隨著華為終端總部的到來,中軟國際、華微等眾多華為的供應商,以及信息服務、硬件設計、檢驗測試等通信行業的產業鏈企業開始集聚松山湖。
不僅如此,在生物醫藥、新能源、機器人與智能裝備制造等產業方面,東莞松山湖高新區同樣獲得了巨大的發展。其中,在生物醫藥產業方面,在近一年來,園區先后引進開立醫療、安健科技、眾生藥業等項目;在新能源產業方面,先后引進新能源鋰離子電池封裝、華潤電力及裕同科技等項目。
下一步,東莞松山湖高新區將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大力實施“優化產業結構”行動,進一步抓好信息技術、機器人與智能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新能源、現代服務業等產業體系建設;深入實施倍增計劃,推進主力軍、生力軍、后備軍“三軍”企業扶持計劃,打造千億、百億、十億和超億元金字塔式企業發展梯隊;加強重特大項目招引和落地建設,重點加快新能源鋰電池封裝、東灃新能源裝備產業化等項目建設,切實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創新再升級 大科學裝置集群效應凸顯
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實驗室……近年來,一批國家大科學裝置和平臺載體在東莞松山湖高新區紛紛涌現。
依托這些重大科學裝置和平臺載體,東莞松山湖高新區探索創新再升級,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努力將松山湖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高地。
中國散裂中子源是國家“十一五”期間重點建設的大科學裝置,由中國科學院和廣東省共同建造,是我國首臺、世界第四臺脈沖型散裂中子源,是位于國際前沿的高科技、多學科應用的大型研究平臺。
據悉,自2018年9月正式對用戶開放開始首輪運行以來,中國散裂中子源已與國內外大學、科研院所、企業研發機構開展合作研究,對90多個科研課題進行試驗,發表了7篇科研成果的論文,科學成果涵蓋能源、物理、材料、工程等多個前沿交叉和高科技研發領域,可以為材料科學技術、生命科學、資源環境、新能源等提供強大的科研平臺,將助力中國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
圍繞散裂中子源集聚,一批科研平臺正在松山湖有序推進。今年6月,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動工儀式正式舉行。該項目是廣東省首批啟動建設的四家廣東省實驗室之一,項目總體規劃1200畝,總經費預算約120億元,首期計劃投資經費50億元,首期占地面積約391.1畝,首期基礎設施建設周期為2019-2020年。目標定位為建成有國際影響力的新材料研發南方基地、未來國家物質科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粵港澳交叉開放的新窗口及具有國際品牌效應的粵港澳科研中心。
下一步,東莞松山湖高新區將加快中子科學城建設,全力推進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南方光源、城市復合中心、紅花油茶森林公園等重點項目建設,積極推動中子科學城與深圳光明科學城、港深落馬洲河套地區攜手共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努力把中子科學城打造成為新時期代表東莞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對外開放的戰略平臺。
產學研結合 科創平臺助力企業創新發展
“這些小小的芯片、識別模塊在攻克核心技術之后,能夠實現語音識別控制、翻滾跳躍、唱歌跳舞等功能……”日前,記者探訪了東莞松山湖高新區新型研發機構——電子科技大學廣東電子信息工程研究院。
電子科技大學廣東電子信息工程研究院院長助理林華娟告訴記者,電研院成立之初就瞄準集成電路產業領域,提出換“芯”換“線”工程,提升傳統產業科技含量,進行生產線自動化改造,與很多企業在芯片、器件、模組等方面展開了合作。
據介紹,自2007年成立以來,電研院聚焦電子信息領域特色產業方向,為珠三角地區近萬家企業提供了高端技術服務,加速了企業轉型升級的步伐。以“技術+資本”為模式,電研院成功打造“成電”科技企業孵化品牌,累計孵化各類電子信息高科技企業130余家,其中持股孵化企業40余家,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0余家,在北斗導航、健康云平臺、網絡空間安全等高端電子信息應用領域,具有行業領先優勢。
2005年以來,東莞松山湖高新區以應用技術研發為主線,通過校地合作、協同創新等方式,與國內相關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建設新型研發機構。目前,園區共組建北大光電研究院、清華創新中心、中科院云計算育成中心、華中科大工業技術研究院等32家新型研發機構,涉及高端電子信息、先進制造、云計算、電動汽車、光電技術、納米材料、超材料、3D打印、無人機、大數據、文化創意等技術領域,在產業服務、科技支撐、項目實施、人才引進等方面取得了較大成效。
除了組建新型研發機構,近年來,為對接港澳資源,東莞松山湖高新區積極推進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粵港澳青年創業基地建設、松山湖粵港澳青年文化創意創新創業中心、松山湖粵港澳青年文化交流服務中心等平臺建設。
其中,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由香港科技大學李澤湘教授等一眾優秀的創業導師聯合發起,通過打造完整機器人生態體系——“基地+基金”模式,聯結我國香港、內地及全球的高校、研究所、企業、上下游供應鏈等資源,專注機器人及相關行業的創業孵化,重點關注機器人核心零部件、機器人系統及其行業應用;粵港澳青年創業基地主要依托松山湖人才大廈成熟載體,與香港科學園、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澳門青年領袖議會等高校、機構開展互動合作;松山湖粵港澳青年文化創意創新創業中心和粵港澳青年文化交流服務中心,圍繞粵港澳青年群體開展交流、考察、實習、創新創業、企業對接等工作,促進園區文化產業快速聚集發展。